一个好的社群如何打造?
2018-05-25 09:05:45 3665
一个好的社群如何打造? 打造社群的架构又是什么?下面来分别讲解介绍!
一个好的社群应当包含5要素:分别是同好、结构、输出、运营、复制。通过这五个要素,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打造社群。
1. 共同爱好(Interest)
所谓共同爱好,就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或者行为:
•可以基于某一个产品,如苹果手机、锤子手机、小米手机
•可以基于某一种行为,如爱旅游的驴友群、爱阅读的读书交流会
•可以基于某一种标签,如星座、某明星的粉丝、PPTer
•可以基干某一种空间,如某生活小区的业主群
•可以基干某种情感,如老乡会、校友群、班级群
•可以基于某一类三观,如“有种、有趣、有料”的罗辑思维
社群里面的人要能借助这个同好连接能够解决自身的某一个痛点,例如找到的情感慰藉、的互动快乐、的现实利益,三者满足其一社群才能持续。
在做社群产品定位的过程中,“共同爱好”越越好,如果范围太大,很容易导致人群定位不清晰。例如,笔者在打造一款针对上海青少年人群文化类产品时候,最初从“上海文化”入手发现难以吸引到种子用户,在通过用户痛点分析后把范围缩小到“沪语”,因为切入点小所以搭建迅速。
2. 结构(Structure)
结构,决定了社群能否存活,包含4个内容:组织成员、交流平台、加入原则、管理规范。
•组织成员: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较的影响;
•交流平台:找到人之后,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交流大本营,例如微信群或者QQ群;
•加入原则:设立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,一是质量,二是让新加入者感觉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;
•管理规范:设立管理员,不断完善群规,通过管理统一群成员的行为。
中心化社群以早期的罗辑思维为例,整个社群罗胖为核心进行搭建。但是这个给罗胖也带来较压力,在“得到”运营的过程中,有意弱化以罗胖为中心化的社群,请来更多的大咖参与与分担。007不出局社群是典型的“去中心化”社群,该社群门槛费为300多元,300元的是可以确保入群的成员都是有意愿改变自己的人,确保价值观的统一。在007群的结构设计上,一个班级77个人,班长是由过去表现的老成员,每月还有值月生承担班级管理工作,另外组长管理8个组员,值月生和组长可以作为将来新班级班长储备。
可见“去中心化”是将原来的“一个中心”分解成无数的小中心,而班级群里的金子塔状的层级结构,可以有效的分解掉管理成本。另外针对单个小社群还要设计能够“繁衍裂变”的能力。
3. 输出(Output)
社群须要有稳定的输出,有输出才能传递社群价值观给更多的人,输出的方式或是PGC或是UGC。内容输出质量可以通过迭代来逐步提升,但是输出稳定是前提。
“日更就是比周更有吸引力,周更就是比月更有吸引力,如果内容创业者,如果稳定输出都做不到,那就别创业了”。
这对社群的发起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社群发起人自己都做不到,也必然不能得到认可。而且输出还要考虑全员开花才,如果只有发起人一枝独秀,走的还是粉丝经济路线。
常见的输出形式除了线上的图文、音频、视频,还有线下的读书会和分享会活动等。输出平台有微信、微博、知乎、喜马拉雅、优酷爱奇艺等,活动发布平台活动行等。通常社群会关联不同的自媒体进行运营,我们称之为“媒体矩阵”,但是通过运营最终还是会将用户沉淀至微博、公众号或者微信群。
4. 运营(Operate)
•仪式感:加入要申请,入群接受群规(爆照报三围等),行为有奖惩,确保社群规范。
•参与感:通过有组织的讨论、分享,确保群内有话说却不太发散,有事做,群员有收获。
•组织感:比如建立群内义工,多层管理,或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、协作、执行等,社群的战斗力。
•归属感: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、活动等,社群凝聚力。
但运营并不是一件如此简单的是事情,除了日常内容产出以外,还要稳定的日常活动来触进上面提到的“四感”,如“不出局”社群的,新群会有开班仪式,强化仪式感,在过程中会有每周一次“作业雨”大家相互点评文章,培养参与感,通过班长组长等职能划分培养组织观念。
对于不交作业的社群成员将会被踢出社群,确保社群中的参与度。因此,作为社群要不仅要有共识还有一定的淘汰机制,达到自净的效果。
5. 复制(Copy)
1.是否已经构架好自组织?要考虑是否具备充足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不能过于围绕中心,也不能缺乏组织。
2.是否已经建立了核心群?要有一定量的核心小伙伴,可以作为社群的种子用户,引导社群往良性方向发展。
3.是否已经形成亚文化?形成一种群体沟通的亚文化,大家聊天的语气、表情是否风格一致?这都是社群生命力的核心。
商之翼是一家专注新零售网店系统研发 及服务的公司。公司电商系统适用于农村电商、生鲜电商等多种行业,并针对行业做出解决方案,让电商人都能 享受做互联网电商的乐趣。商之翼起始于电商专注于电商!